2021年获评湖南(长沙)水稻“双新”展示会“明星”品种
2023年评选为“长江中下游(合肥)水稻核心展示综合表现优良品种”
审定编号:国审稻20216142
特征特性: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。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,全生育期136.2天,比对照丰两优四号晚熟3.2天。株高129.3厘米,穗长26.6厘米,每亩有效穗数16.6万穗,每穗总粒数197.4粒,结实率83.1%,千粒重25.6克。抗性: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2.5、3.3,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3级,白叶枯病9级,褐飞虱9级,高感白叶枯病,高感褐飞虱,中抗稻瘟病,抽穗期耐热性较强。米质主要指标:整精米率60.2%,垩白度1.6%,直链淀粉含量15.0%,胶稠度71毫米,碱消值6级,长宽比3.8,达到农业行业《食用稻品种品质》标准二级。
产量表现:2019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,平均亩产625.00千克,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0.61%;2020年续试,平均亩产652.66千克,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6.27%;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8.83千克,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3.44%;2020年生产试验,平均亩产627.95千克,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4.33%。
栽培技术要点:1.适时播种,培育壮秧。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,根据当地生态条件,适时播种,秧田播种量每亩10千克,大田亩用种量0.75-1千克,稀播匀播,培育分蘖壮秧。2.适龄移栽,插足基本苗。水育秧一般移栽叶龄5.5叶左右,移栽秧龄控制在30天以内,栽插株行距20厘米×26.7厘米,每穴栽插2粒谷苗,每亩插足基本苗6万以上。3.合理施肥,科学管水。需肥水平中等,一般亩施纯氮10-11千克、五氧化二磷6千克、氯化钾6.5千克。采取重施底肥,早施追肥,中后期严控偏施氮肥。搞好水分管理,够苗及时晒田,孕穗期至抽穗期保持田面有浅水,灌浆期保持田面有水,收割前7-10天断水,忌断水过早,以免影响品质,并降低镉污染风险。4.病虫防治。坚持强氯精浸种,预防恶苗病发生。秧田期注意施药防治稻飞虱以预防南方黑条矮缩病;大田搞好稻瘟病、稻曲病、纹枯病、白叶枯病、南方黑条矮缩病、螟虫、稻飞虱等病虫害的防治。5.适时收割:稻谷黄熟90%时及时收获,收割后不暴晒,确保稻米综合品质优良。
审定意见: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,通过审定。适宜在湖北省(武陵山区除外)、湖南省(武陵山区除外)、江西省、安徽省、江苏省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浙江省中稻区、福建省北部稻区、河南省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。
审定编号:国审稻20226038
特征特性: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。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,全生育期154.2天,比对照f优498晚熟4.7天。株高124.2厘米,穗长26.0厘米,每亩有效穗数16.1万穗,每穗总粒数187.5粒,结实率84.2%,千粒重26.3克。抗性: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2.2、2.4,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3级,褐飞虱9级,耐热性3级,耐冷性7级,中抗稻瘟病,高感褐飞虱,耐热性较强,耐冷性较弱。米质主要指标:糙米率80.3%,整精米率68.7%,粒长6.9毫米,长宽比3.4,垩白度2.0%,透明度1级,碱消值5.0级,胶稠度56毫米,直链淀粉含量15.7%,达到农业行业《食用稻品种品质》(ny/t593-2013)标准三级。在华南稻区作双季晚稻种植,全生育期118.5天,比对照吉丰优1002晚熟0.1天。株高116.5厘米,穗长24.0厘米,每亩有效穗数16.4万穗,每穗总粒数156.0粒,结实率75.3%,千粒重25.4克。抗性: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.2、2.8,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3级,白叶枯病9级,褐飞虱9级,中抗稻瘟病,高感白叶枯病,高感褐飞虱。米质主要指标:糙米率80.4%,整精米率66.7%,粒长7.3毫米,长宽比3.6,垩白度2.5%,透明度2级,碱消值6.2级,胶稠度60毫米,直链淀粉含量17.1%,达到农业行业《食用稻品种品质》(ny/t593-2013)标准二级。
产量表现:2020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,平均亩产616.3千克,比对照增产0.6%;2021年续试平均亩产645.7千克,比对照减产1.2%;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1.0千克,比对照减产0.3%;2021年生产试验,平均亩产624.6千克,比对照增产2.5%。2020年参加华南感光晚籼组区域试验,平均亩产478.3千克,比对照增产1.1%;2021年续试平均亩产453.0千克,比对照减产4.0%;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65.7千克,比对照减产1.4%;2021年生产试验,平均亩产483.0千克,比对照减产4.1%。
栽培技术要点: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,一般3月中旬至4月中旬播种,秧田播种量每亩10.0千克,大田亩用种量0.8-1.0千克。水育秧移栽叶龄5.5叶左右,秧龄控制在35天以内。栽插株行距20.0厘米×26.7厘米,每亩插足基本苗6万以上。科学施肥,需肥水平中上,早施追肥,科学管水,忌断水过早。其他田间管理、栽培和收获措施均按该类型品种常规方法实施。注意防治稻瘟病、纹枯病、稻曲病、螟虫、稻飞虱等病虫害。在华南稻区作双季晚稻种植,一般6月下旬至7月中旬播种,秧田播种量每亩10.0千克,大田亩用种量1.0-1.3千克。水育秧移栽叶龄4.5叶左右,秧龄控制在25天以内。栽插株行距20.0厘米×20.0厘米,每亩插足基本苗6万以上。科学施肥,需肥水平中上,早施追肥,科学管水,忌断水过早。其他田间管理、栽培和收获措施均按该类型品种常规方法实施。注意防治稻瘟病、白叶枯病、纹枯病、螟虫、稻飞虱等病虫害。
审定意见: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,通过审定。适宜在四川省平坝丘陵稻区、贵州省(武陵山区除外)、云南省的中低海拔籼稻区、重庆市(武陵山区除外)海拔800米以下地区、陕西省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。适宜在广东省(粤北稻作区除外)、广西桂南、海南省、福建省南部双季稻区的白叶枯病轻发区作晚稻种植,白叶枯病重发区不宜种植。
审定编号:湘审稻 20216005
特征特性:籼型两系杂交中稻迟熟品种。在湖南省作迟熟中稻栽培,全生育期 138.8 天,比对照 y 两优 1 号长 2.3 天。株高 129.9 厘米,亩有效穗 15.3 万穗,每穗总粒数 184.3 粒,结实率 85.4%,千粒重 26.5 克。抗性:叶瘟 2.6 级,穗瘟 3.7 级,穗瘟损失率 1.7 级,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 2.4,白叶枯病 7.0 级,稻曲病 5.0 级。米质主要指标:糙米率 79.0%,精米率 66.6%,整精米率 58.9%,粒长 7.0毫米,长宽比 3.7,垩白粒率 9%,垩白度 2.5%,透明度 1 级,碱消值 6.0 级,胶稠度 75 毫米,直链淀粉含量 16.0%,稻米蒸煮食用感官评价 79.4 分。米质综合定级为部颁标准三级优质稻。
产量表现:2019 年参加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稻迟熟组区域试验,平均亩产 620.4 千克,比对照增产 3.0%;2020 年续试,平均亩产 625.5 千克,比对照增产 5.4%;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 623.0 千克,比对照增产 4.2%。2020 年生产试验,平均亩产 605.1千克,比对照增产 2.0%。
栽培技术要点:4 月中下旬播种,秧田亩播种量 10.0 千克,大田亩用种量 0.75-1.0 千克,秧龄 30 天以内。种植密度 20.0 厘米×26.7 厘米,每穴插 2 粒谷秧,亩基本苗 6 万左右。重施底肥,早施追肥,后期看苗补施穗肥。深水活蔸,浅水分蘖,及时晒田,有水壮苞抽穗,后期干干湿湿,不脱水过早。注意防治螟虫、稻纵卷叶螟、稻飞虱、稻瘟病、白叶枯病、南方黑条矮缩病、纹枯病、稻曲病等病虫害。
审定意见:该品种经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行试验,符合湖南省稻品种审定标准,通过审定。适宜在湖南省稻瘟病轻发区作迟熟中稻种植。
审定编号:国审稻 20231037
特征特性: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。在武陵山区作一季中稻种植,全生育期 152.8 天,比对照瑞优 399 晚熟 1.4 天。株高 119.9 厘米,穗长 25.4 厘米,每亩有效穗数 17.0 万穗,每穗总粒数 171.0 粒,结实率 81.3%,千粒重 26.0 克。抗性: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 2.4、2.1,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 1 级,耐冷性 3 级,抗稻瘟病,耐冷性较强。米质主要指标: 糙米率 78.0%,整精米率 58.5%,粒长 7.0 毫米,长宽比 3.4,垩白度 2.9%,透明度 1 级,
碱消值 5.0 级,胶稠度 66 毫米,直链淀粉含量 15.4%,达到农业行业《食用稻品种品质》(ny/t593)标准三级。
产量表现:2020 年参加武陵山区中籼组区域试验,平均亩产 588.4 千克,比对照减产1.4%;2021 年续试,平均亩产 579.5 千克,比对照减产 1.5%;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 583.9 千克,比对照减产 1.4%;2022 年生产试验,平均亩产 557.1 千克,比对照减产 1.9%。
栽培技术要点:在武陵山区作一季中稻种植,一般 4 月下旬—5 月上旬播种,秧田播种 量每亩 10.0 千克,大田亩用种量 1.0—1.3 千克。水育秧移栽叶龄 5.5 叶左右,秧龄控制在 30 天以内。栽插株行距 20.0 厘米×26.7 厘米,每亩插足基本苗 6 万以上。科学施肥,需肥 水平中上,重施底肥,早施追肥,科学管水。其他田间管理、栽培和收获措施均按该类型品 种常规方法实施。注意防治稻曲病、纹枯病、稻瘟病、螟虫、稻飞虱等病虫害。
审定意见: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,通过审定。适宜在贵州、湖南、湖北、重 庆四省(市)所辖的武陵山区海拔 800 米以下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。